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项目申报 > 正文

    关于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作者:江安农科网来源:www.jannk.com发布时间:2018.08.03浏览量:23673

按照《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川科计〔2018〕23号)要求,现将涉及本科室三类项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普培训、软科学研究)相关工作提示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要求。

1.凡在四川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管理规范、有一定研发能力、符合所申报项目指南具体要求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具备科研开发或科技服务能力的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2.多家单位联合申报,所列合作单位均须在申报书中加盖公章,指南有明确要求的需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的,企业配套资金与申请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相关指南另有要求的以指南要求为准),并出具资金配套承诺书和自筹能力相关材料(企业牵头申报,需提供以下材料之一:企业申报时上月末企业财务报表或上月末银行对账单或银行贷款授信证明,涉密单位除外),作为申报书附件材料网上申报时上传。

4.纳入省统计部门统计调查范围的规模以上企业,须提供上年度《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统计调查表》(包括企业研发项目情况107-1表、企业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107-2表)。

(二)项目负责人要求。

1.项目负责人条件应符合相关指南要求。重大研发项目(100万元及以上项目)负责人条件: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指南无明确要求的应符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对项目负责人要求的补充通知”要求(见科技厅网站: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申报须知”)。受聘于四川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的国(境)外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须由省内聘用单位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

2.每个项目负责人2019年度项目限申报1项,目前承担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且尚未结题验收的或验收未通过还在限制申报期内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3.参与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2019年度其参与编制指南的科技计划项目。

4.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三)其他要求。

1.同一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多渠道、跨计划重复申报。

2.申报项目应严格按申报通知要求,提供满足指南相关限制条件的附件材料和项目前期研究基础的附件材料。

3.指南要求提供审计报告的,其审计报告应有二维码或防伪条形码、审计单位审验章及附注,且需作为申报附件材料网上上传。

4.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无不良信用记录,申报材料须真实客观。

5.不受理涉密项目。

所有申报项目均需符合以上申报要求和相关指南要求,附件材料均需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传,并作为纸质申报书的附件材料一并报送。

二、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前补助和后补助支持方式,具体支持方式见指南。

三、指南类别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类

1.2019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计划类

1.2019年度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2.2019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四、申报流程

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

(一)申报身份获取。

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登录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xmgl.scst.gov.cn/),根据《申报须知》进行身份注册和实名认证,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已注册过的单位和个人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二)项目负责人填报。

项目负责人登录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申报系统,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的具体申报方向,按照提示,在线填报和上传附件、提交并导出打印申报书(申报书模板错误或与网上申报书不一致不予受理)。

(三)申报单位审核。

申报单位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截止日前进行项目申报的电子审核和网上提交。申报单位认真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交的在线打印的项目申报书纸质文本,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签署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确认单位名称与公章一致,将纸质项目申报书报送至推荐单位(指各市州及扩权县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省级有关部门以及经科技厅核准推荐权限的单位)。

(四)推荐单位汇总、审核、报送。

推荐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出具推荐函和项目汇总表(可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包括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经费、申请经费)。在网上申报日期截止前完成网上电子审核和网上提交,并将项目申报推荐函和项目汇总表(盖章)、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式1份,切勿使用合页夹装订)统一报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项目申报单位单独报送不予受理)。申报材料不退还,请申报人和申报单位自行留档。

(五)指南中关于申报流程、附件材料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请按照指南要求填报。

五、申报时限和材料报送

按市科技局通知要求办理。

以下是科技厅时限要求:项目申报单位网上申报时间为:2018年7月26日—2018年9月13日24时。“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在申报截止时间2018年9月13日24时自动关闭;项目申报单位将纸质申报书报送至推荐单位,截止时间:2018年9月14日18时,逾期不予受理;推荐单位将推荐函、项目汇总表和纸质申报书报送至科技厅,截止时间:2018年9月18日18时,逾期不予受理。

六、科技厅申报咨询及联系人

(一)申报指南咨询。

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果处 黄文超028-86718520

2.科普培训:科普处 刘雪娟028-86730903

3.软科学研究:法规处 陆贤坤028-86710094

(二)申报流程咨询。

屈  智028-86671416

杨丽平028-86663469、86717820

唐  晓028-86726087

(三)技术支持热线。

张  波028-85249950

彭  杰028-68187980

 七、市科技局联系服务方式

政策法规与科技成果科  

联系人:刘茜、李红光、杨琼。   

联系电话:8247103, 13684186751,18909098090



附件: 1.2019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2.2019年度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3.2019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9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申报指南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申报书”或“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项目申报书”)

 

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项目。其中示范项目优先支持军民融合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中央在川单位在四川转化应用的成果和获得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励在川转化的成果。

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1.重大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申报企业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4:1,上年度产值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期累计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2.重点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申报企业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上年度产值应达到30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期累计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 

3.培育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申报企业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经备案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实施期内完成中试形成定型产品并实现销售。 

(三)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

(四)支持方向。

1.电子信息。重点支持专用芯片、专用显示器件、3D打印、智能传感、专用智能终端等半导体芯片和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制造、金融、政务、公共安全、旅游、教育、传媒、环保、交通、医疗康养、物流、电商等领域和行业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2.装备制造。

(1)智能制造装备。重点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生产装配线、增材制造装备及其应用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数字化车间、智能传感器及其监测监控系统、大型油气钻采装备、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数控刀具、高端泵阀、精密气动液压元器件以及高端配套零部件的中试及产业化。

(2)轨道交通装备。重点支持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及配套装备、高过载节能环保型智能牵引变压器、动车组及地铁列车转向架接地装置、轨道交通关键焊接装备及焊接材料、列车检查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隧道智能检测装备的中试及产业化。

(3)节能环保装备。重点支持高效清洁节能锅炉炉窑;工业废气除尘、脱硫、脱硝、VOCs净化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及成套设备;高效低成本生活污水、工业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土壤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装备;清洁生产成套技术与装备的中试及产业化。

(4)航空航天。重点支持通航整机及民机大部件、航空航天关键复杂结构件及零部件、先进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及加工装备;航空发动机整机及关键部件;燃气轮机整机及关键部件;军/民用航电系统及产品、空管系统、国产机载卫星通信系统及成套设备;无人机整机及功能载荷;智慧机场及应用系统;基于微机械/GPS组合导航系统、航天伺服控制系统、军/民用无人机动力系统;航空维修及再制造技术的中试及产业化。

(5)先进电力装备。重点支持能源互联网关键装备、无线能量传输及转换装置、新型电力电子装备、直流配电网关键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消纳装备与系统、大容量储能系统及其组件、能量回馈利用装置、大容量高效变频/变流设备、特种电源的中试及产业化。

3.新材料。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关键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电子材料与器件、柔性和可穿戴式电子材料与器件、绿色环保建材、智能与自修复材料的中试及产业化。

4.食品饮料。重点支持区域优势粮油、果蔬、茶桑、菌笋、畜禽、蛋奶、水产的食品饮料深加工技术及创新产品,优势特色酿造发酵食品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等创新成果中试及产业化,川菜预调理肉制品工业化与特色川菜产业化加工技术及应用推广,马铃薯、杂粮等主食化、糖果糕点化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特色果酒、米酒发酵技术及白酒产业智能化装备技术,新型发酵菌剂及活性培养物的产业化及食品饮料中应用推广,特色食品饮料加工储运过程品质保持及安全风险综合防控技术,大宗食品饮料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5.能源化工。重点支持高效陆上与海上风力发电关键装备、页岩气开发与利用相关技术与装备、生物质能源发电工程技术与装备、风电智能集成化控制系统、能源储存与转化技术与装备、制氢与储氢装备与技术、新能源并网装备、锂矿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高品质燃油炼制技术与装备、高效动力电池材料与器件、电池级化工原材料制备技术、油气田化学品升级换代产品与技术、光伏能源高效转化材料与器件等中试与工业化。

6.新能源汽车。重点支持电动汽车一体化电驱动系统、高可靠性车联网软硬件、满足功能安全标准的整车控制器产品的中试及产业化。

7.生物医药。重点支持抗体偶联等治疗性抗体药物、多联多价基因工程等新型疫苗、蛋白质和多肽药物、血液制品类药物;新型抗肿瘤药物、新型心脑血管药物、新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新型消化系统药物、抗炎药物及糖尿病药物等;先进医学设备、医疗器械及生物医学材料的中试及产业化。

8.现代中药。重点支持新型中药饮片、重要大健康衍生产品、川产道地药材相关产品、中药新型剂、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中试及产业化。

9.特色现代农业。重点支持地方特色果蔬、林竹、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及配套种养技术,农林产品提质增效加工技术,绿色储运保鲜关键技术,林下经济、高寒地区设施农业、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技术等创新成果应用示范推广及产业化。

(五)有关要求。

1.重大项目。

(1)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鼓励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与项目申报,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或协议,且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权利义务明确。

(2)申报企业需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条件,有稳定的研发投入。

(3)申报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

(4)转化成果必须是2015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发明专利(含国际PCT专利)或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验收通过后的项目成果。

(5)转化成果应已完成中试或进入产业化初期。

(6)转化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权属清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7)申报企业须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17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应有二维码或防伪条形码、审计单位审验章及附注)。

2.重点项目。

(1)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鼓励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与项目申报,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或协议,且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权利义务明确。

(2)申报企业需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条件,有稳定的研发投入。

(3)申报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资金筹措能力。

(4)转化成果必须是2015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发明专利(含国际PCT专利)或获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验收通过后的项目成果。

(5)转化成果应已完成小试且已进入中试阶段。

(6)转化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权属清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7)申报企业须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17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应有二维码或防伪条形码、审计单位审验章及附注)。

3.培育项目。

(1)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经备案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与项目申报,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或协议,且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权利义务明确。

(2)申报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条件,有稳定的研发投入。

(3)申报企业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资金筹措能力。

(4)转化成果必须是2015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发明专利(含国际PCT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获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承担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验收通过后的项目成果。

(5)转化成果应已完成研发且进入小试阶段。

(6)转化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权属清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或以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7)申报企业须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17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应有二维码或防伪条形码、审计单位审验章及附注)。

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项目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与经费。

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力建设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

(三)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

(四)支持方向。

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国家级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力建设。

(五)有关要求。

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项目。

(1)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机构。

(2)申报单位应具有两年以上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经历。

(3)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专业化服务团队(专职服务人员在5人以上)。

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力建设项目。

(1)申报主体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2)联盟已在科技厅完成备案且已正常运行1年以上。

(3)联盟成员单位需达10家以上。

3.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项目, 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平台项目可不要求自筹经费。



附件2

 

2019年度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该指南在线填报“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申报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十三五”四川省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发布2019年科普培训项目申报指南。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一)科普场馆(基地)创新示范。拟支持省级重点科普场馆(基地)示范培育项目3—4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拟支持现有省级科普场馆(基地)能力提升项目4—5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二)科普创新单元开发。拟支持全省综合性科技传播服务线上平台和线下组织平台建设项目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120万元;拟支持科普软件开发和科普互动体验产品设施开发项目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拟支持科普作品创作项目不超过25个,支持额度10—20万元。

(三)科普培训。重点支持科技扶贫培训和科技创新普及培训。其中,拟支持科技扶贫培训项目不超过16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40万元;拟支持科技创新普及培训项目不超过18个,每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三、实施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为1年,科普场馆(基地)创新示范重大项目可为2年。项目起始时间2019年1月。

四、支持方向

(一)科普场馆(基地)创新示范。

支持方向:省级科普基地示范建设以及创新更新展览展示内容、创新展览展示项目,在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有关说明:

1.省级重点科普场馆(基地)示范培育项目:申报单位须是已获认定的省级科普基地,展示内容具有行业领先性,展教方式和规模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原则上要求申报单位固定展览展示及活动场地5000平方米以上,每年接待人数30万人次以上,专业科普讲解人员6名以上;每年组织或参与(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科技赶大场等)科普专项活动5场以上;收费的科普基地对未成年人、有组织的单位和街道社区居民等参观团队实行免费开放或价格优惠,免费开放的科普基地开放时间在200天以上。

2.省级科普场馆(基地)能力提升项目:申报单位须是已获认定的省级科普基地,展示内容在区域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展教方式和规模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原则上要求申报单位固定展览展示及活动场地3000平方米以上,每年接待人数达15万人次以上,专业科普讲解人员3名以上;每年组织或参与(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科技赶大场等)科普专项活动3场以上;收费的科普基地对未成年人、有组织的单位和街道社区居民等参观团队实行免费开放或价格优惠,免费开放的科普基地开放时间在150天以上。

(二)科普创新单元开发。

支持方向:

1.省级科技传播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线上平台和线下组织平台,打造面向社会提供科技宣传、科学技术普及、内容策划、活动推广等科普公共服务载体。

2.科普软件,开发传播科普知识的新媒体应用软件。

3.科普互动产品设施,开发集前沿性、趣味性、互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互动设施和产品。

4.科普作品,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以科技、科普为主题的微电影、微动漫、微记录片、科普图书等。

有关说明:

1.省级科技传播综合服务平台开发项目。线上平台包括技术平台搭建和内容数据库搭建,需具备独立平台、独立数据资源库及承诺的有效宣发流量。线下组织平台要求申报单位具有专业化的科普服务团队、组织管理体系等,具备科普内容开发、宣传推广能力,并有相关成功案例。

2.科普软件开发项目。软件要集专业性、实用性、服务性于一体,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信息推介,日均浏览量不低于200次。

3.科普互动体验产品设施开发项目。以公众关注的科技热点、科普知识等为设计互动体验内容,结合超高清裸眼3D/VR/沉浸式投影显示、机器人人机互动、虚拟触控、人工智能、场景模拟仿真等新技术,通过交互式体验,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受众的科学思维方式,创新意识。

4.科普作品创作项目。

(1)微电影、微动漫、微记录片等创作项目。作品创意新颖,具有原创性(包括内容和音乐)、故事生动、结构完整、制作精良,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微动漫要求: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科学性强,时长不超过2分钟,集数不少于5集。微记录片要求:选题新颖、内容真实、具有记实风格,时长在5分钟内。三类作品制式要求:Mp4或wmv文件类型,采用H.264或H.265压缩,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码率2~4Mbps,帧率25Hz。鼓励基于4K超高清技术的微电影、微动漫、微记录片创作,作品要求:ProRes 422/MOV视频格式,10bit,码率 983Mbps,分辨率3840*2160,50帧速率,5.1声道。项目申报时需提交简要剧本、实现技术手段等相关描述,作品完成后需提供数字出版版权证明材料。

(2)科普图书创作项目。作品应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通俗性、趣味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公众喜闻乐见,具有原创性并在完成后取得国家出版许可(省级以上出版机构)。

(三)科普培训。

支持方向:

1.科技扶贫培训。围绕提升45个深度贫困县乡镇骨干、致富能手的技术技能,开展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中药材等相关产业技术培训。

2.科技创新普及培训。围绕科技创新管理、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科技前沿知识和生态环保、防震减灾等科技热点、科普知识等开展培训。

有关说明:

1.科技扶贫培训项目。由藏区、彝区、贫困地区与省(市、县)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专业组织等合作申报,每个项目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2.科技创新普及培训。申报单位熟悉科普工作,具有科普人员培训所需的师资团队,组织编织培训讲义或教材,并对其政治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负责。每个项目培训总人数500人次以上。

五、有关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须承诺将由财政资金支持取得的科普互动展品、教具、作品等项目成果在每年全省范围内举行的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送科技下乡等国家和省级重大群众性科普活动中推广应用。

(二)申报科普场馆(基地)创新示范项目的单位,需提供相关的场地使用证明、运营凭证以及在册科普讲解人员相关信息;收费的科普基地需提供对未成年人、有组织的单位和街道社区居民等参观团队实行免费开放或价格优惠相关凭证。申报科普作品创作项目的单位,在填写项目申报书时,需以附件形式上传简要剧本、实现技术手段等相关材料。



附件3

 

2019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软科学研究主要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制度性现实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政策调研与管理研究。为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2019年度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采用定题申报和自由申报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施,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根据工作需要,择优选择支持。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按照重大、重点、面上项目进行分类支持,重大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重点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面上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

三、实施周期

软科学研究项目执行期1年,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部分研究课题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交研究报告。

四、支持重点(或方向)

(一)重大研究方向。

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研究要紧扣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四川科技创新实际,着重分析问题,从体制机制、发展模式、政策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规划和政策建议。

1.把握治蜀兴川总体要求强化科技支撑推进高质量发展研究。

2.科技创新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研究。

3.科技创新在“五区协同”中的作用发挥研究。

4.构建五大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5.面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构建高水平创新网络研究。

6.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支撑研究。

7.四川省电子信息万亿产业技术路线研究。

8.四川省装备制造万亿产业技术路线研究。

9.四川省食品饮料万亿产业技术路线研究。

10.四川省先进材料万亿产业技术路线研究。

11.四川省能源化工万亿产业技术路线研究。

12.四川省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13.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选择研究。

14.提升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研究。

15.中央在川单位深度参与四川创新发展机制研究。

16.科技支撑建设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研究。

17.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科技支撑研究。

18.绵阳科技城超常发展路径研究。

19.科技支撑“川字号”农业产业路径研究。

20.科技支撑深度贫困地区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1.科技支撑文化强省建设研究。

22.创新企业主体培育路径研究。

23.西部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路径研究。

24.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研究。

25.集聚和用好战略科技创新资源研究。

26.军民深度融合突破性体制机制研究。

27.四川省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问题研究。

28.创新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建设研究。

29.四川省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政策研究。

30.四川省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政策措施研究。

31.民族地区人才振兴计划研究。

32.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分析。

33.四川省科技金融结合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34.四川省企业创新案例分析。

35.提升中央在川单位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成果就地转化路径研究。

36.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区国防动员问题研究。

3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研究。

38.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推广研究。

39.科技依法行政法治实践研究。

40.加强领导干部政德考核考察机制研究。

41.四川省柔性引才用才典型案例研究。

42.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典型案例研究。

43.全国主要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案例研究。

44.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研究。

45.监督执纪长效机制研究。

46.四川省争取重大原创性技术突破的路径研究。

47.四川省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探索研究。

48.四川省以成果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研究。

49.四川省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联合体研究。

50.优秀科研团队及年轻科学家培养机制研究。

51.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的四川特色创新文化研究。

(二)重点工作落实。

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研究要围绕全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四川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落实方案。

1.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中期评估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创新进展及效果评估,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规划实施、保障规划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中期评估报告。为推进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保障规划目标实现提供决策依据,为开展“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研究奠定基础。

2.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新模式。

主要研究内容:省级科研经费管理涉及的制度建设,具体经费管理的预算评审、监督检查、财务验收等管理流程和服务模式探索。思考具体解决预算评审填报繁杂问题、监督检查过频问题和财务验收过细问题。

研究目标:完成研究报告,为下一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3.省属科研院所创新改革绩效评价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建立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省属科研院所绩效评价制度,包括建立长期综合评价和年度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依据省属科研院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类型的分类评价指标,并提出强化评价结果应用的措施。

研究目标:完成研究报告,为省属科研院所创新改革提供高质量意见建议。

4.川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对策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在全省开展对现有川港澳合作领域、合作模式、规模及影响力、优势及制约因素等现状的调查统计,并借鉴沿海发达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四川的优势特色科技创新资源,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措施建议。

研究目标:摸清我省产学研机构与港澳合作总体情况,提交川港澳合作现状的调查统计报告和推进川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建议。

5.四川省瞪羚企业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瞪羚企业发展的理论、四川省瞪羚企业发展现状、典型案例分析、发展对策开展研究,从而为推进我省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目标:提交的研究报告能为培育方案和认定管理办法提供重要参考。

6.四川省高新区创新发展及对外交流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省内高新区合作机制、服务设施和服务平台共享机制研究,探索与省外高新区合作,省内先进高新区如成都高新区等与相对落后高新区开展委托培训、挂职、共建、产业转移、产能合作、产业链合作的机制和模式研究。

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报告,为推进我省高新区创新发展及对外交流合作提供决策依据。

7.四川双创孵化载体现状调查及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在全省开展各级各类孵化载体数量、孵化面积、在孵企业数量、毕业企业数量、服务人员数等指标的调查统计,摸清我省孵化载体最新现状;对我省孵化载体运营效果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切实有效可行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孵化质量不高、孵化效果不好的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标:摸清我省各类孵化载体发展情况,提交我省孵化载体现状调查统计情况报告和推进我省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8.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评估研究与对策。

主要研究内容:深入调研全省现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所取得的发展成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参照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找出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普遍问题,提出建议。探索科技创新与我省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调研报告。做好国家年度评估报告,为修订我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提供新思路。

9.四川科技扶贫产业项目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支持项目数、支持产业情况等);科技扶贫产业项目绩效评价框架(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

研究目标:形成深入实施科技扶贫产业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推进科技扶贫产业项目在贫困地区的实施,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按期脱贫提供助力。

10.四川省科学数据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研究现状,遵循国家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从政策制度、组织体系、工作机制、标准体系多方面探索形成我省科学数据管理运行机制。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科学数据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研究报告》。形成我省科学数据管理运行机制,为我省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出台四川省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奠定基础。

11.四川省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探索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在国际视域下的全省基础研究工作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战略咨询委员会运行体制机制研究。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基础研究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四川省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作制度汇编》。推动组建全省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启动咨询指导工作。

12.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会探索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国内外自然科学基金会组建及运行机制,依据四川省实际情况,研究构建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会组建形式及管理运行机制。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会工作运行制度汇编》。探索组建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会,引导和驱动国内优质创新要素向四川聚集,推进四川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带动四川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13.基础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评估体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构建四川省基础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评估体系,测评我省“十三五”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投入的政策建议。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基础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14.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分类评估评价体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对我省重点实验室进行分类研究,建立不同类别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评价体系实施细则。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分类评估评价报告》。建立全面,合理,详实及操作性强的重点实验室分类评估评价体系,为优化我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15.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我省高校、院所重点科技成果的筛选梳理,摸清我省科技成果的产业分布情况。对比分析科技成果产业分布情况与我省重点发展产业的差别,探寻差别形成的原因。探讨技术供给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科研成果产业分布的统计性描述、科研成果产业分布的特征及其成因三个角度深入探讨影响技术供给的主要因素。调研发达省份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之间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科技成果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为科研投入分布格局的优化提出合理建议。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与全省重点产业分布研究》专题研究报告,为加强技术供给、优化科研投入格局、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6.高层次人才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课题围绕国内国外两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者和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通过梳理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项目特点和转移转化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学习借鉴省外或国外高端人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先进经验,探索我省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通过构建我省高层人才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项目落户四川。

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我省高层次人才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构建一套高层次人才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为我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转化提供实施经验和服务支撑。

17.技术经纪人培养模式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我省技术经纪人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等)。国家及其他省份技术经纪人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及先进经验。技术经纪人培养人才的管理与服务。结合以上内容以及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省具体实际的技术经纪人培养模式研究(培养内容,培养体系,人才管理,人才服务等)。

研究目标:本项目预期成果为形成《技术经纪人培养模式》研究报告,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模式,为四川省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培养做好参考和规划。

18.四川省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我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网络、技术服务水平、市场建设等)。调研发达省份市场化运作机制、市场交易体系、科技中介机构、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等。围绕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技术市场体系、构建技术市场供需体系、完善技术成果交易服务体系和交易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我省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和体系布局,大力推进我省技术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

研究目标:形成《四川省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研究》专题研究报告,为我省技术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集聚科技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19.四川双创发展报告。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双创主体培育情况、双创载体搭建情况、双创生态环境营造情况、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情况等。

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报告,提出对策和建议,推进打造四川双创升级版。

20.加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各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报告,提出符合四川实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模式。

21.体现创新质量、贡献、绩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全面掌握我省科技人才政策执行落实清空,了解科技人才政策需求,分析发展形势,学习借鉴国外和其他省市人才激励政策,梳理目前人才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提出高质量的人才政策意见建议。

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报告,为下一步制定体现创新质量、贡献、绩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提供参考。

22.全省科技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全省科技创新实际,深入研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实践意义,明确科技系统开展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和着力方向,创新主题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深化主题教育的主要举措,探索强化主题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的方式方法。

研究目标:形成高质量专题研究报告,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省科技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三)面上工作部署。

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研究方法,鼓励自由探索相关应用理论、组织模式、体制机制,多维度多思路开展研究。

五、有关要求

(一)项目负责人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积累,在本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二)项目申报单位应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账户,并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科研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三)本批软科学研究项目对自筹资金配套不做强制性要求。

(四)符合《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承担单位的其他要求。


江安农科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