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

 江安,长江首县,中国戏剧摇篮,著名橙竹之乡,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四川南缘,长江之滨,宜宾之东,三市之交。全县辖14镇、幅员面积948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人。江安县是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平安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江安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国立剧专、夕佳山民居、江安竹簧、江安奇石四张文化名片,农特产品十分丰富,江安夏橙、江安大白李享誉省内外,江安红桥猪儿粑、红桥大头菜等系列美味食品已被宜宾市政府授予特色名小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中国餐饮行业协会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近年来,江安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技联合会、农业公司、农村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农业组织蓬勃兴起。目前,全县现有农技联合会行业协会53家,其中农技联合会1家,协会覆盖了大白李、生猪、黑山羊、水产、果品、有机蔬菜、美味特色食品等多个行业。按照江安县深化科协系统改革要求,江安县农技联合会筹建成立,在服务会员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农技协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聚力联合辟新路  模式创新促发展

——江安县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

 

一、基本情况

江安县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简称江安农联会)是近年来我县抓农技协转型升级的成功之作,江安农联会是根据省科协、省农工委关于农技协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成立的社会团体。围绕乡村振兴使命,通过五年来的有效运行,取得了农技协转型发展的显著成效,在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三产融合,致力地方品牌建设,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成为我县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聚力联合组团队

县农联会在县科协的组织动员下于2017年12月成立,成立时有31个成员单位,到目前已发展到83个,镇分会成员108个。成员单位覆盖了全县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农技协、农业公司、农村专合社、商贸企业等组织。江安农联会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创新式管理”为指导,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为目标,把全县规模大、有影响力的农技协及涉农企业等组织联合起来,把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起来,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最大限度地推进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努力拓宽发展领域,引领和组织大家闯市场。

(二)模式创新促成效

县农联会成立以来,对如何壮大和提升内生动力,增强凝聚力,着力创新驱动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广泛探索,总结并按照“三个四”运作模式运行,即:“四个统一”凝聚团队合力,“四大服务”拓宽发展领域,“四项制度”保障健康发展。

1.“四个统一”凝聚团队合力

一是统一标准化生产。为实现会员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目标,农联会管理层成员分工中,专门组建生产技术质量安全保障组,负责会员企业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指导会员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追溯体系,提高会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和质量水平,逐步全面实现会员产品标准化生产目标。

二是统一平台销售。对农联会会员的产品销售,一是按照双轮驱动的方式打造品牌,会员企业品牌和农联会运营的“江安味道”区域公共品牌相结合,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共同发展;二是县农联会将会员优质、特色产品打造升级为“江安味道”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并在县农联会内部成立“江安三产融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推广运营,逐步实现会员企业全力负责产品生产,县农联会平台为其统一推广销售,以促进会员企业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更好的发挥。

三是统一对外商洽。县农联会借助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实行统一对外商洽谈判,可以提高议价能力和成交影响力。近年来,许多来江安的客商,以前找单个企业的,都只愿意跟县农联会接洽。在承接政府相关部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参加各种赛事、举办各种活动、各种资料收集上报等方面,各部门也都统一找县农联会对接落实。县农联会内部成立有对外工作组,负责对外接洽相关工作。

四是统一利益连接机制。县农联会在产、供、销等方面为会员单位服务并建立统一的利益连接平台。通过在技术、质量、包装、资质、品牌等方面为会员单位服好务,使会员单位及产品在许多方面得到升级提高,会员单位将提高升级后的“江安味道”品牌产品以较为合理的方式供给县农联会江安味道平台运营推广,县农联会又将运营销售所得用于对会员企业的服务管理等,实现县农联会团队与会员之间利益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

2.“四大服务”拓宽发展领域

一是技术服务。几年来,为会员单位和贫困村民做好技术服务是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调研需求,组织县内外专家、会员相互帮助等方式,为会员单位和贫困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指导。2018年至今,先后20次请到上级专家来江安指导,会员相互帮扶对接150多次,组织参加各种赛事活动15次,对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160场次,受训人员1300多人,培养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近1200多人,对会员单位产业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信息服务。县农联会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和“江安农科网”等方式及时向会员提供国家农业政策、技术供给、产品供求、项目申报等信息,解决了许多会员企业埋头苦干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困惑。

三是共享服务。通过县农联会平台,在会员之间搭建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很好地促进了资源互补和技术成果转化。例如会员单位方程农场与竹海老艺人合作开发梨膏米花糖、梨膏粑丝、梨膏含片等新产品,会员单位龙洋食品与洪盛农业合作开发洪盛风吹鸡、与华宇农业合作开发风吹稻鸭,会员之间互相帮助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等,先后有23个会员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开发和引进新产品38项,近三年年均共增收3200多万元。

四是办公和党建引领服务。县农联会多数会员单位没有办公文职人员,在上报各种资料、办理企业资质、做PPT溯源、年审等方面很困难,都由县农联会办公室同志给予帮助解决。同时,县农联会党支部又将重点工作和活动进行提炼和品牌打造,与党组织的建设和要求很好的融合,使各项活动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3.“四项制度”保障健康发展。

一是定期例会制度。县农联会自成立以来,基本坚持每两月一次常务理事例会,每个季度一次会员集中学习交流会。每次会议,都有明确的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例会,统一了会员认识,及时收集和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激发了会员对团队的认同感,激发会员服务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如会员洪盛农业每年向贫困村民捐赠鸡苗11万只,疫情期间18个会员向疫情一线捐款捐物16.5万元,帮扶残疾人捐物捐资6万余元等。

二是学习交流制度。交流是碰撞心灵,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五年来18多个会员之间的成功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都是会员之间交流碰撞的结果。同时,在交流中,会员们相互倾诉做农业的辛酸和艰辛,使自己不再孤单的单打独斗,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到了创业的港湾。四年来县农联会员之间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学习交流120多场次。

三是积分考核制度。对会员在农联会团队中的参与度和发挥作用进行积分考核,考核范围有参与会议、参与活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临时活动任务、成果转化合作、缴纳会费、帮助会员及团队之外的企业等。根据考核结果,作为农联会年终表彰、推荐表杨和农联办公室为其服务等的依据。

四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农联会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上都有一系列建立健全而有效的制度,且每年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完善,会员人手一册。

五年来,农联会员通过交流碰撞、资源整合开发创新新产品28款;会员产值从2017年的2.9亿元到2022年增加到6.3亿元,带动和帮助20000多农户实现增收;带动就业实现年固定用工2500人,临时用工21000人次;会员优质产品品牌“江安味道”从产品质量、包装、资质、推广等方面全面提升;会员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在重大疫情、脱贫攻坚、帮扶残困等社会服务方面踊跃参与,倾力投入;会员在农联会中的归属感、凝聚力显著增强。

同时,通过江安味道区域品牌的推广运营对农联会员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2019年江安味道区域品牌推广以来,促进农联会员产业每年增加销售量3000多万元,2020年10月“江安味道”品牌形象旗舰店正式运营以来,接待中、省、市、县相关部门和领导参观1000人次,旗舰店线上线下营业额近300万元。

 

三、下步打算及存在的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农联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团队管理规范化;

(二)不断完善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团队合力和凝聚力;

(三)不断壮大队伍,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22年在县农联会内部组建和打造10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江安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推广项目、产业发展设计规划和实施指导项目、集合农文旅商元素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项目、江安烧腊项目、江安味道品牌酒开发项目、蜜本南瓜糕点开发项目、风味萝卜爪开发项目、百年早茶项目、泥巴腊肉开发项目、竹木工艺品项目等。将每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做强做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面积2000平方米,中心聚焦“三农”,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需求,提供优质全方位的服务,主要职能有项目服务、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创新培育。服务部门设置有综合服务部、技能人才培训部、人力资源服务部、规划设计部、工程建设部、产品营销部等,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六)在团队建设、产业发展、品牌营造等方面走出江安,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拓展;

(七)在县农技联合会发展的平台建设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等方面争取并希望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更多支持,只有通过整合协会会员企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以及政府资源的支持,县农技联合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关闭